2019公務員考試常識備考技巧:歷史上的今天8月第三講
《歷史上的今天》8月大事記第3講!講義送到!2018年是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今年考試必考點!趕快學習起來吧!
第三講 2018年8月15日,馬克思的《資本論》(第一卷)問世155周年
【熱點鏈接】
1863年8月15日,馬克思的《資本論》(第一卷)問世。書中提出剩余價值理論,認為勞動的付出沒有得到同樣的回報,剩余價值被沒有付出勞動的“資本”所剝削,揭露了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實質。
《資本論》第一卷論述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運動規(guī)律;揭露了資本主義的內在矛盾;揭示了資本家對工人剝削的秘密在于占有工人的剩余價值等,以令人信服的邏輯,證明了資本主義社會必然會被共產主義社會所代替,指出了工人階級的世界歷史使命。由于《資本論》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運動規(guī)律,他終于把社會主義從一項空想轉變?yōu)橐婚T科學。
在《資本論》里,馬克思還闡明了科學共產主義的各個組成部分,政治經濟學、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社會主義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學說?!顿Y本論》一書是馬克思理論創(chuàng)作的最高成就。
【真題回顧】
2018-天津-11.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宏觀經濟調控的主要手段是:
A. 計劃手段
B. 行政手段
C. 法律手段
D. 經濟手段
【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題考查宏觀經濟。
第二步,宏觀調控手段分為:經濟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宏觀經濟調控的主要手段是經濟手段。經濟手段指政府在自覺依據和運用價值規(guī)律的基礎上借助于經濟杠桿的調節(jié)作用,對國民經濟進行宏觀調控。經濟杠桿是對社會經濟活動進行宏觀調控的價值形式和價值工具,主要包括價格、稅收、信貸、工資等,通過媒體宣傳,達到調控目的。
因此,選擇D選項。
A項:計劃手段是指政府根據國內外經濟環(huán)境在對經濟社會發(fā)展趨勢預測基礎上,對未來國民發(fā)展具有指導意義的安排,是宏觀調控主體從國民經濟運行和發(fā)展的實際出發(fā),制定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計劃。
B項:行政手段是依靠行政機構,采取強制性的命令、指示、規(guī)定等行政方式來調節(jié)經濟活動,以達到宏觀調控目標的一種手段。行政手段具有權威性、縱向性、無償性及速效性等特點。社會主義宏觀經濟調控還不能放棄必要的行政手段。
C項:法律手段是指政府依靠法制力量,通過經濟立法和司法,運用經濟法規(guī)來調節(jié)經濟關系和經濟活動,以達到宏觀調控目標的一種手段。通過法律手段可以有效地保護公有財產、個人財產,維護各種所有制經濟、各個經濟組織和社會成員個人的合法權益;調整各種經濟組織之間橫向和縱向的關系,保證經濟運行的正常秩序。
2018-天津-58(多選). 下列關于價值規(guī)律的正確表述是:
A. 價值規(guī)律是商品經濟的客觀規(guī)律
B. 價值規(guī)律的表現(xiàn)形式是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C. 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是對價值規(guī)律的否定
D. 價值規(guī)律會引起和促進優(yōu)勝劣汰
【答案】ABD
【解析】第一步,本題考查經濟常識。
第二步,A項:價值規(guī)律是商品經濟的基本規(guī)律,價值規(guī)律是客觀的,故正確。B項:價值規(guī)律表現(xiàn)形式是價格永遠圍繞價值上下波動,故正確。C項: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是價值規(guī)律的表現(xiàn)形式,而不是對價值規(guī)律的否定,故錯誤。D項:價值規(guī)律會引起和促進商品生產者的兩極分化,造成優(yōu)勝劣汰的結果,故正確。
因此,選擇ABD選項。
2016-深圳-8. 貨幣政策是政府宏觀調控最常用的經濟手段之一,下列不屬于貨幣政策的是:
A. 央行在公開市場買進5000億債券
B. 政府支出數萬億用于基礎設施建設
C. 央行連續(xù)五次降息
D. 降低存款準備金率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題考查貨幣政策。
第二步,貨幣政策是指中央銀行為實現(xiàn)既定的經濟目標,運用各種工具調節(jié)貨幣供應量和利率,進而影響宏觀經濟的方針和措施。貨幣政策制定和實施的主體是中央銀行。B項中“支出數萬億用于基礎設施建設”的主體是政府而非中央銀行,是財政政策,而非貨幣政策。
因此,選擇B選項。
A項:屬于公開市場業(yè)務,指中央銀行通過買進或賣出有價證券,吞吐基礎貨幣,調節(jié)貨幣供應量的活動。
C項:屬于降低基準利率,指中央銀行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的基準利率。
D項:存款準備金,指中央銀行要求金融機構繳存的存款,存款準備金占其存款總額的比例就是存款準備金率。
【知識拓展】
一、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組成部分之一,是無產階級的政治經濟學。其基本觀點主要包括在馬克思的重要著作《資本論》中,馬克思研究了資本主義經濟學的理論和英國歷年的經濟統(tǒng)計資料,對資本主義經濟學理論進行了分析和批判。馬克思認為生產資料的私人占有和產品的社會化必然會導致產生周期性的經濟危機,解決的辦法只有實行計劃經濟。
其邏輯要點可以用“五個一”來概括。一個基礎(以勞動價值論為基礎)、一個關系(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的關系)、一個中心(著重闡述剩余價值)、一個矛盾(生產的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的對抗性矛盾)、一個結論(資本主義制度必然走向滅亡)。
(一)使用價值和價值
1.商品
商品是用來交換的勞動產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tǒng)一體,它體現(xiàn)一定的社會生產關系。
2. 使用價值與價值
使用價值:物品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效用,是商品的自然屬性,是社會財富的物質內容,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
價值:凝結在商品中的一般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是商品的社會屬性,反映了商品生產者之間的生產關系。價值是商品經濟的特有范疇。
關系:
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兩個因素的對立統(tǒng)一體,兩者的相互關系是既相統(tǒng)一,又相矛盾。①統(tǒng)一性表現(xiàn)在:作為商品必須同時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兩個因素。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價值寓于使用價值之中。二者的統(tǒng)一性,集中表現(xiàn)在二者統(tǒng)一于商品價值之中。②矛盾表現(xiàn)在;使用價值和價值又是互相排斥的。一切商品,對于商品生產者來說是為了獲取其價值,對于消費者來說是為了獲取其使用價值。商品生產者為了占有商品的價值,必須放棄商品的使用價值,將它讓渡給消費者。商品生產者和消費者都不能既占有商品的價值,又占有商品的使用價值。③商品使用價值和價值矛盾的解決。這個矛盾只有通過市場交換,使生產者實現(xiàn)了價值,消費者獲得了使用價值,才能得到解決。
(二)生產商品的勞動二重性
勞動是有勞動能力和勞動經驗的人,在生產過程中的有目的的活動。
勞動資料,又稱勞動手段,是人們用來影響或改變勞動對象的一切物質資料,其中最主要的是生產工具。
生產資料是生產過程中的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的總和、它是任何社會進行物質生產所必備的物質條件。
物質資料生產過程是人們的勞動、勞動對象、勞動資料(勞動手段)在一定形式下結合起來,創(chuàng)造滿足人類生存和發(fā)展所需的物質產品的過程。
生產力是人們生產物質資料的能力,它表示人們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反映人和自然界的關系。
生產關系:也稱經濟關系,是人們在物質資料生產和再生產過程中結成的相互關系,是各種社會關系中最基本的關系。
商品經濟:以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為內容,直接以交換為目的進行生產的經濟形式。商品經濟是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總稱。商品經濟存在于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它在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是占統(tǒng)治地位的經濟形式。
1.具體勞動:生產不同使用價值的不同性質和不同形式的勞動。它反映的是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具體勞動創(chuàng)造商品的使用價值。
2.抽象勞動:撇開勞動的具體形式無差別的人類勞動。抽象勞動沒有質的差別,只有量的差別。抽象勞動是價值的源泉,但抽象勞動不等于價值,抽象勞動只有凝結到商品中才能形成價值。抽象勞動形成商品的價值。
3.關系:①統(tǒng)一:商品生產者在從事具體勞動的同時,也就支出了抽象勞動。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不是各自獨立存在的兩種勞動或兩次勞動,它們在時間上和空間上是統(tǒng)一的,是商品生產者的同一勞動過程的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②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又是有差別的、矛盾的。具體勞動是具有某種特定的有用性和具體形式的勞動,而抽象勞動則抽掉了勞動的有用性和具體形式;各種具體勞動是不同質的,而抽象勞動在質上是相同的,只有量的差別。具體勞動所反映的是人與自然的關系,是勞動的自然屬性;抽象勞動所反映的是商品生產者的社會關系,是勞動的社會屬性。
商品生產過程的實質:勞動過程和價值形成過程的統(tǒng)一。
(三)價值規(guī)律
1.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在現(xiàn)有的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制造某種使用價值所需要的勞動時間。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由現(xiàn)有的社會正常生產條件和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及平均的勞動強度所決定。
2.市場機制主要包括價格機制、供求機制和競爭機制,它們都有各自發(fā)揮作用的客觀條件。
?、賰r格機制發(fā)揮作用的條件是價格與價值既相背離又趨于一致。價格既要反映價值,又要反映供求等因素的變化,從而能夠圍繞價值上下波動,而不是固定不變,否則就不可能發(fā)揮其調節(jié)作用。價格與價值相背離及趨于一致,是價格機制作用的實現(xiàn)形式。
?、诠┣髾C制發(fā)揮作用的條件是,供求關系能夠靈活地變動,不能將供求關系固定化。供求關系在不斷的變動中取得相對的平衡,這是供求機制作用的實現(xiàn)形式。
③競爭機制發(fā)揮作用的條件是,企業(yè)成為真正的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fā)展、自我約束的市場競爭主體,企業(yè)在競爭中既可得到相應的利益,又承擔各種風險。同時,還要有完善的市場體系、價格體系和市場規(guī)則,清除各種壟斷行為。
(四)剩余價值理論
剩余價值:是雇傭工人所創(chuàng)造的并被資本家無償占有的超過勞動力價值的那部分價值,即“勞動者創(chuàng)造的被資產階級無償占有的勞動”。它是雇傭工人剩余勞動的凝結,體現(xiàn)了資本家和雇傭工人之間剝削和被剝削的關系。
剩余價值率:指剩余價值與可變資本的比率,它表示雇傭工人受剝削的程度。
資本:能夠在運動中增殖的價值。在資本主義條件下,這種增殖表現(xiàn)為獲取剩余價值。它是通過物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的資本家剝削工人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
不變資本:資本家用于購買生產資料的那一部分資本。
可變資本:資本家用于購買勞動力的那一部分資本。勞動力在使用過程中,不僅能夠創(chuàng)造出補償勞動力價值的價值,而且能創(chuàng)造出剩余價值,使資本增殖。
相對剩余價值:在工作日長度不變的條件下,由于縮短必要勞動時間,相應延長剩余勞動時間而生產的剩余價值叫做相對剩余價值。相對剩余價值生產以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為條件。相對剩余價值生產是各個資本家追求超額剩余價值的結果。
絕對剩余價值:在生產技術水平和工人的必要勞動時間不變的條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絕對延長而生產的剩余價值,叫做絕對剩余價值。資本家之所以能夠采取絕對剩余價值生產的方法,是因為工作日可以在一定界限內伸縮。工作日長度的確定,最終取決于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之間的力量對比。
(五)貨幣
1.貨幣:在長期的商品交換中,從商品中分離出來的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
一般等價物:從商品中分離出來的充當其它一切商品的統(tǒng)一價值表現(xiàn)材料的商品。它的出現(xiàn),是商品生產和交換發(fā)展的必然結果。
價格:商品價值的貨幣表現(xiàn)。
2.貨幣的本質決定了貨幣的職能,它是貨幣本質的具體體現(xiàn),貨幣有如下五大職能:
①價值尺度:是指貨幣可以用自身的價值作為尺度去衡量其他商品的價值。貨幣在執(zhí)行價值尺度的職能時,只需要觀念上的貨幣,不需要現(xiàn)實的貨幣。例如:標簽、標價。
?、诹魍ㄊ侄危菏侵肛泿懦洚斏唐方粨Q的媒介,貨幣在執(zhí)行這種職能時,不一定要足值的貨幣,但一定要是現(xiàn)實的貨幣。例如: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③支付手段:是指在發(fā)生賒銷賒購的情況下,貨幣用于清償債務所執(zhí)行的職能。貨幣的這種職能已經被廣泛應用于繳納租金、稅金和發(fā)放工資等。例如:錢貨分離。
?、軆Σ厥侄危菏侵肛泿磐顺隽魍I域,人們把它當作社會財富的代表儲藏起來,貨幣在執(zhí)行這種職能時,必須是足值的金屬貨幣或金屬條塊。例如:金銀條塊。
?、菔澜缲泿牛菏侵肛泿乓陨系乃新毮芏伎梢栽匠鰢缭谑澜绶秶鷥妊由旌蛻谩?/p>
注意: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貨幣的兩個最基本的職能,其他三種職能是在這兩種基本職能的基礎上派生和發(fā)展出來的。
二、宏觀調控相關知識
通貨膨脹:流通中的貨幣量(紙幣)超過了商品流通所實際需要的貨幣量而引起的紙幣貶值、物價上漲的經濟現(xiàn)象。
通貨緊縮:流通中的貨幣量(紙幣)少于商品流通所實際需要的貨幣量而引起的物價下跌、紙幣增值的經濟現(xiàn)象。主要表現(xiàn)在總供給大于總需求的宏觀經濟形勢下。
宏觀經濟調控的手段主要有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1)經濟手段主要包括經濟杠桿體系和經營性調節(jié)手段,經濟杠桿體系主要包括價格、稅收、信貸、匯率、工資等杠桿;
(2)法律手段的內容包括經濟司法和經濟立法兩個方面;
(3)行政手段是指國家經濟管理機構憑借國家政權力量,采取發(fā)布命令、指示、規(guī)定、條例等形式,按照行政系統(tǒng)、行政層次、行政區(qū)劃,直接引導和控制社會經濟活動,以達到宏觀調控目標的一種手段。
貨幣政策 | 財政政策 | |
含義不同 | 中央銀行對貨幣供應量和信貸量進行調節(jié)和控制所采取的措施。通過利息率的中介,間接對宏觀經濟發(fā)生作用。 | 政府通過對財政收入和支出總量的調節(jié)來影響總需求,使之與總供給相適應的經濟政策。包括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 |
內容不同 |
和銀行有關的一系列政策。 貨幣政策工具主要有利率、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公開市場業(yè)務和再貼現(xiàn)率 |
與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的相關的政策。 如財政收入政策主要是指由稅種和稅率所構成的稅收政策。 財政支出政策主要指財政投資政策、財政補貼政策等;財政投資政策如政府購買和公共工程建設,財政補貼政策如政府的轉移支付(轉移支付是指政府對某些地區(qū)、階層及人士實行的津貼和補助等) |
制定主體 | 中央銀行直接制定 | 國家制定(必須經全國人大或其常委會通過) |
【預測演練】
【預測題 單選】貨幣的本質是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體現(xiàn)商品生產者之間的社會經濟關系。貨幣的五個職能分別是: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貯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貨幣。下列關于貨幣職能的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A.一件衣服標價100元 (價值尺度)
B.小王用5元錢買一支鋼筆 (流通手段)
C.老李家藏有祖?zhèn)鞯膬蓧K金磚 (貯藏手段)
D.中國援助利比亞500萬美元 (支付手段)
【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題考查貨幣職能并選錯誤項。
第二步,中國援助利比亞500萬美元體現(xiàn)了世界貨幣的職能。貨幣在世界市場上執(zhí)行一般等價物的職能。由于貨幣流通超出一國的范圍,在世界市場上發(fā)揮作用,于是貨幣便有世界貨幣的職能。支付手段是貨幣在清償債務、繳納稅款、支付工資和租金等時所執(zhí)行的職能。比如:企業(yè)財務人員向工人發(fā)放工資。
因此,選擇D選項。
A項正確。價值尺度是用來衡量和表現(xiàn)商品價值的一種職能,是貨幣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職能。B項正確。貨幣作為流通手段,在商品流通過程中,不斷地當作購買手段,實現(xiàn)商品的價格。C項正確。貨幣退出流通領域充當獨立的價值形式和社會財富的一般代表而儲存起來的一種職能。
【預測題 單選】下列關于價值規(guī)律的說法,錯誤的是:
A.價值規(guī)律是商品經濟的基本規(guī)律
B.價值規(guī)律自發(fā)調節(jié)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社會生產各部門之間的分配
C.價值規(guī)律作用的結果,會促使商品生產者兩極分化
D.價值規(guī)律不利于勞動生產率的提高
【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題考查價值規(guī)律。
第二步,價值規(guī)律作為商品經濟的基本規(guī)律,貫穿于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整個過程,其重要作用如下:第一,自發(fā)調節(jié)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社會生產各部門之間的分配,從而調節(jié)商品生產和商品流通。第二,價值規(guī)律自發(fā)地刺激生產者改進技術,改善經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從而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第三,價值規(guī)律作用的結果,會促使商品生產者兩極分化。從價值規(guī)律的作用來看,價值規(guī)律有利于勞動生產率的提高。
因此,選擇D選項。
【華圖在線原創(chuàng),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