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看到塑化劑在臺灣引起的災難性后果,每當聽到超級毒菌在歐洲引發(fā)的蔬菜疫情,每當想到三聚氰胺牛奶、瘦肉精豬肉、有毒饅頭進入國內超市引起的心理恐慌,許多消費者至今仍有一種寢食難安的危機感。在最近開展的全國首個食品安全宣傳周活動中,“人人關心食品安全,家家享受健康生活”的主題引起社會強烈共鳴。面對食品安全這個世界性難題,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一定要嚴把食品安全關,讓食品安全成為誰也不敢不作為、誰也不敢亂作為的“高壓線”。
食品安全是人民群眾最基本的需求,是各級政府當前面臨的最突出的民生問題。胡錦濤總書記最近在天津視察時指出,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是關系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一件大事,相關部門要以對人民群眾高度負責的精神,嚴把食品安全關。面對接二連三被媒體曝光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我們在反思道德滑坡、制度缺失的同時,發(fā)現(xiàn)每一件食品安全事件背后都有一個共同的問題,就是食品安全監(jiān)管不到位。據(jù)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一項調查顯示,95.4%的人認為當前食品安全監(jiān)管領域中的 “被動執(zhí)法”現(xiàn)象普遍存在,97.4%的人認為監(jiān)管部門應該對頻繁發(fā)生的食品安全事故負責,89.5%的人建議實行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一票否決制”,讓食品安全成為“高壓線”。這是人民群眾的新期待。
讓食品安全成為“高壓線”,關鍵是要把食品安全納入政績考核,提高“第一責任人”的責任風險?,F(xiàn)階段,我國食品安全采用的是分段監(jiān)管加綜合協(xié)調的模式,容易形成監(jiān)管邊界不清或監(jiān)管責任不明確所造成的監(jiān)管縫隙或監(jiān)管盲區(qū),特別需要強化地方政府領導作為綜合協(xié)調“第一責任人”的領導責任,特別需要強化相關部門領導作為分段把關“第一責任人”的把關責任,特別需要強化食品企業(yè)“一把手”作為食品安全主體“第一責任人”的直接責任,進一步從體制機制上加強食品安全的網絡化監(jiān)管、鏈條化防控。最近,北京、上海、浙江、廣東等地明確要求把食品安全工作納入領導干部政績考核,實行食品安全整治區(qū)(縣)長負責制,進一步明確了食品安全 “第一責任人”。這是取信于民的新舉措,值得借鑒。
讓食品安全成為“高壓線”,關鍵是要建立完善從“田頭”到“餐桌”的食品安全質量標準和監(jiān)管法規(guī),提高食品行業(yè)的“準入門檻”。我國食品行業(yè)準入門檻較低,很多生產經營企業(yè)“小”而“散”,普遍缺乏維護質量安全的先進技術和法治觀念。在這種情況下,保障食品安全的根本途徑還得從加強法治入手,堅持用最嚴格的質量標準和最完善的法律法規(guī)來規(guī)范千差萬別的企業(yè)行為,維護食品安全的市場秩序。盡管我國已經頒布實施《食品安全法》,但在配套法規(guī)體系建設方面仍然任重道遠,特別是在部門職責細化、行業(yè)準入標準、誠信體系建設、違法責任追究等方面,缺乏更具有操作性的配套法規(guī),為食品安全監(jiān)管留下了不少“盲區(qū)”。因此,必須抓緊制定與《食品安全法》配套的食品安全標準和地方性法規(guī),真正形成疏而不漏的“天網”。
讓食品安全成為“高壓線”,關鍵是要堅持重典治“亂”,提高食品安全的“違法成本”。反思近年來頻繁發(fā)生的食品安全事件,犯罪成本過低是不法分子見利忘義、鋌而走險的重要原因。保障食品安全必須堅持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保持嚴厲打擊食品安全違法違規(guī)行為的高壓態(tài)勢。要以鐵的決心、鐵的手段、鐵的法律,從重從快懲罰食品安全違法犯罪分子。最近通過的《刑法修正案(八)》對食品安全領域的違法犯罪加大了打擊力度,由過去主要是按照后果定罪修改為有犯罪行為即可定罪。這是順應民心的“重典”,各級各部門要加大執(zhí)法力度,把食品安全的“高壓線”牢牢扎根在法治基礎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