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判斷推理
一、圖形推理
下面的每道題包含兩套圖形,這兩套圖形具有某種相似性,也存在某種差異。在這兩套圖形之外還有供選擇的四個圖形。請你認真觀察兩套圖形的相似性,然后從四個供選擇的圖形中選擇你認為最適合取代問號的一個,并在答題紙上將相應題號下面的選項涂黑。正確的答案應不僅使兩套圖形表現(xiàn)出最大的相似性,而且使第二套圖形也表現(xiàn)出自己的特征。
圖形推理略去
二、演繹推理
在下面的每道題中給出了一段陳述,在這項考試中,本陳述被假定是正確的,不容置疑的。
請你根據(jù)這段陳述從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能夠從陳述中直接推出的結論。
56.比如你自己,過去未嘗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但你對他并沒有發(fā)生真正的共鳴;感之不深,自然愛之不切了;愛之不切,彈出來當然也不夠味兒;而越是不夠味兒,越是引不起你興
趣。如此下去,你對一個作家的了解當然無從深入。
由引可以推出:
久只要深人地了解一個作家,就一定能與之產(chǎn)生共鳴
B.感之愈深,自然愛之愈切
C.愛之愈切,彈出來當然也就夠味兒
D.彈出來越是夠味兒,你就會越有興趣
57.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凈進口糧食占國內糧食生產(chǎn)的比重呈減少趨勢,1978—1984年為
3.2%,1985—1990年為1.2%,1991—1995年為0.4%。另外,中國在進口一些糧食的同時,還
出口一些具有較高附加值的食品,因此:
A.中國的糧食生產(chǎn)還有很大的增長潛力
B.將來中國可以大量出口糧食
C. 種糧食可以獲得很高的利潤
D.國際上所謂的“中國糧食威脅論”是毫無根據(jù)的
58.某珠玉店被盜,警方發(fā)現(xiàn)如下線索:
(1)甲乙丙三個至少有一個人是罪犯
(2)如果甲是罪犯,則乙一定是同案犯
(3)盜竊發(fā)生時,乙正在咖啡店喝咖啡,可見:
A.丙是罪犯B.甲是罪犯
C.甲乙丙都是罪犯D.甲乙丙都是罪犯
59.小的是美好的”這句話,倘以我看,作為嚴格的美學命題恐怕站不住腳。比如古典詩
人喜歡吟詠的小橋流水、櫻桃小口之類,但究竟也有不少人取相反的愛好,去贊美跨海的橋或索菲婭?羅蘭式的闊嘴??梢姡?/p>
A.沒有絕對大,也沒有絕對的小
B.“小的是羞好的”不正確
C.沒有絕對的美,也沒有絕對的丑
D.大與小,哪一種形態(tài)算是美的,屬于蘿卜白菜各有所愛之事
60.事物發(fā)展的根本原因,不在于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內部,在于事物內部的矛盾性。任何事物內部都具有矛盾性。因此:
A.任何事物都處在不斷的運動和發(fā)展之中
B.有一部分事物可以處于靜止狀態(tài)
C.處于運動和發(fā)展中的事物都以同樣的速度向前進
D.當一個社會處于封閉狀態(tài)時,這個社會就是一個靜止的社會
61.據(jù)上海市有關部門對25歲到64歲不同婚姻狀況人群死亡率的調查發(fā)現(xiàn),喪偶和離異人群死亡率明顯高于有配偶人群。喪偶人群的總標化死亡率為880/10萬,是有配偶人群的3.2倍;離婚人群的總標化死亡率為870/10萬,是有配偶人群的3.1倍。由此可以得出的正確推論是:
A.喪偶的人比離婚的人多
B.健康的婚姻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
C.有配偶的人數(shù)是離婚人數(shù)的3.1倍
D.人的平均壽命越來越高
62.傅雷曾說過:“無論如何細小不足道的事,都反映出一個人的意識與性情,修改小習慣,就等天修改自己的意識與性情。”從這句話可推知:
A.改正自己的壞習慣,既十分重要,又是一件不易的事
B.要樹立良好的意識和健康的性情,就必須改掉壞習慣
C.樹立良好的意識和健康的性情,養(yǎng)成自己的好習慣
D.好習慣的養(yǎng)成,必須從微不足道的小事做起
63.古代由于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的發(fā)展水平的限制,圖書還不如今天這么多,這么復雜,所以,對工具書的需要遠遠不如今天這么迫切。因此:
A.應該多出一些優(yōu)秀的工具書B.工具書是很貴的
C.工具書太多,太復雜了D.古代是沒有工具書的
64.在行政管理中要求權責一致,擁有一定的權力就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反之亦然,承擔了一定的責任就應該擁有履行其責任的權力,因此:
A.承擔責任就應該擁有權力
B.權力和責任是按照一定的職位來分配的
C.行政權力的分配應注意與責任相符
D.人人都應該擁有權力,承擔責任
65.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九條規(guī)定:各級人民政府實施義務教育的管理;既是其法定
的權利又是法定義務,在未成年人不提起訴訟的情況下,各級政府可以依職權提起民事訴訟??梢姡?/p>
A.國家通過制度切實保障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權利
B.各級人民政府是義務教育的承擔者
C.我國已實現(xiàn)了普及義務教育
D.各級政府切實履行了其義務
三、定義判斷
下面的每道題先給出一個概念的定義,然后分別列出四種行為,要求你嚴格依據(jù)定義從中選出一個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該定義的答案。
注意:假設這個定義是正確的,不容置疑的。
66.態(tài)度是指人心理上對其所接觸的客觀事物對象所持有的看法,并以各種不同的行為方式表露出來。
下列不屬于態(tài)度的要素的一項是:
A.認識。指人們接觸客觀事物,作出帶有評價意義的敘述
B.情感。指個人對客觀對象的情感體驗,如尊敬與輕視,同情與挑剔
C.表達。指個人對客觀對象的反應傾向,也稱行為的準備狀態(tài)
D.改造。指個人對客觀對象狀態(tài)進行改變
67.民事訴訟是人民法院和一切訴訟參與人,在審理民事案件的過程中所進行的各種訴
訟活動,以及由此產(chǎn)生的各種訴訟關系的總和。
下列不屬于民事訴訟的一項是:
A.李某與妻子感情破裂,遂向法院起訴,要求離婚并分割財產(chǎn)
B.張某被公安機關拘留十五日,他認為公安機關是無證據(jù)的,故上訴
C. 巳趙某為取回鄰居欠他的一萬元債而上訴
D.王奶奶到法院起訴,要求他的兒子必須按時給她贍養(yǎng)費
68.公共政策是以政府為主的公共機構,為確保社會朝著政治系統(tǒng)所確定、承諾的正確方向發(fā)展,通過廣泛參與的和連續(xù)的抉擇以及具體實施產(chǎn)生效果的途徑,利用公共資源達到解決
社會公共問題,平衡、協(xié)調社會公眾利益目的的公共管理活動過程。
下列不符合這一定義的是:
A.公共政策制定的主體是政府為主的一系列公共機構
B.公共政策的目的在于確保社會朝著政治系統(tǒng)所確定、承諾的正確方向發(fā)展
C.公共政策是一種公共管理活動過程
D.公共政策就是政府要少花錢多辦事的各種方法與途徑
69.過失犯罪,是指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fā)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jīng)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fā)生這種結果。下列不屬于過失犯罪的是:
A.某人在遭到歹徒襲擊時奮起反抗,順手撿起一塊石頭,卻不料將對方打死了
B.甲、乙兩人素有仇怨,一次二人因口角爭執(zhí)進而發(fā)生武斗,甲被乙所傷
c.某電影放映員在不知麻袋中為何物的情況下幫人將其放在火爐旁,造成膠片自燃
D.汽車司機發(fā)現(xiàn)人行道上有幾個人,但都避開汽車的通道,便沒有減速,不料一人沖上來被車撞死了
70.預謀故意,是指行為人產(chǎn)生犯罪故意之后,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準備才實施犯罪行為的心
理態(tài)度。下列不屬于預謀故意的是:
A.某甲與其妻關系不合,趁其熟睡之時將其勒死,然后毀尸滅跡
B。某人為了爭奪權位,處心積慮地設計一個圈套,將自己竊取公司情報的罪行栽在同
事身上,L9排擠其出公司
C.某會計“故意”忘了鎖門,以至于財務室被竊,他卻分得了不少錢
D.一刑滿釋放的青年在夜路上發(fā)現(xiàn)一年輕女子,遂起不良之心,將其強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