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 核電人生
一切緣于偶然
半生結緣于核工業(yè),對康日新說,其實一切都很偶然。
1964 年10月16日,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人民日報》號外立即報道了這一消息,舉國上下一片歡騰。沸騰的人群里,11歲的山西少年康日新在擠來擠去。“那時的我其實并不真正清楚原子彈究竟是什么東西,看到大家搶購報紙的情形,隱隱感到那一定是個很了不起、很有威力的東西。但是,我絕對沒想到過有一天自己會和核打上交道。”
19歲時,康日新高中畢業(yè), 在山西大同縣水利局的電灌站工作,一邊擔任電站的事務長,一邊擔任著宣傳員和廣播員,生活似乎就要沿著這個軌道有條不紊地繼續(xù)。然而,他生活中遇到的一個人,改變了他的生活軌跡。
“當時上大學并不是考的,而是需要單位的推薦,對我這個沒有任何背景的農(nóng)村小伙子來說,機會無疑少得可憐。但是當時縣里下來了一位領導擔任電灌站站長,因為我那時工作比較努力,也比較愛學習和讀書,感動于我的這份執(zhí)著,他愿意推薦我去上大學。” 1975年,作為工農(nóng)兵學員,康日新榮幸地獲得被推薦上大學的機會。最初報的,不是上海交大,而是山西工學院。然而,就在臨近錄取的前幾天,他的家里來人,說要對其進行政治審查,蒙在鼓里的康日新問原因,來人只說因為是絕密專業(yè),最初推薦的六名都因為政治不合格被刷了下來。“當來人把我的檔案放到一個柜子里的時候,我看上面寫著上海交通大學270專業(yè)。”
那個神秘的270專業(yè),就是“核反應堆工程”專業(yè)??等招码m然當時并不清楚核武器究竟為何物,但是,懷著“只要是大學就能上”的心理,拎著一只可以稱作是“上學的全部家產(chǎn)”的小挎包,滿心歡喜地到上海交大報到去了。
隨波逐流
1978年,康日新從上海交通大學核動力工程系畢業(yè),作為文革后中國第一批原子反應堆工程專業(yè)的學生,被分配到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反應堆工程研究設計所工作,從此邁出事業(yè)的第一步。此后的18年中,他從基層研究所一個普通的助理工程師到高級工程師,歷任研究室副主任,黨支部書記,副所長,副院長等職,一路走來,一切顯得水到渠成。
“我是干哪一行愛哪一行,但是在干哪一行期間我是不考慮其它事情的,而是只管專心做好自己當前的事 ,因為許多事情無法預料,所以我更喜歡順水推舟,隨波逐流。就像大海里面的小船,逆著水流走是走不通的。但是有一條,就是無論在哪一行,都要一心一意把這個事情做好。”
康日新剛參加工作時,為提高某生產(chǎn)堆的利用效率,原二機部組織“生產(chǎn)堆金屬鈾元件高功率加深燃耗考驗”的實驗研究,這個項目是原子能院“七五”期間的重要課題之一,他被安排做元件考驗的運行值班。“有一次我當班時,恰巧碰到了元件發(fā)生自然破損,我和其他值班人員當即采取了果斷措施,避免了重大事故的發(fā)生。”這一事跡最終受到了院領導的表揚,也獲得了國防科工委1978-1979年度科技進步三等獎。“這是我在工作中第一次產(chǎn)生那么強烈的成就感與使命感,我也感受到這份事業(yè)將是我一生理想的歸屬。”康日新說。
由最初的無意到一生的鐘情,此后的康日新干什么工作都很努力和勤奮,所有的時間,都全部交給了工作。離老家不遠,卻整整有八年時間沒有回過家,即使最后爺爺去世,因忙于工作也未能回去看上一眼。敬業(yè)的結果,獲得的是業(yè)務水平的不斷提高和廣泛認可,他的高級工程師職稱是破格評定的,由他所參與和主持的各種研究項目也在核工業(yè)部和院里等組織的各種獎項中多次獲獎。
在研究室任黨支部書記的時候,干部考核,全所民主測評優(yōu)秀。后來,他又被聘用為堆工所副所長、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在這個以核工業(yè)起家的最古老的研究所,一呆就是18年。
回憶在事業(yè)的最初階段所走過的道路,康日新深有感觸:“18年的科研工作經(jīng)歷對我來說彌足珍貴,它讓我在取得了一些科研成果的同時,同時也鍛煉了自己科學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可以大膽地講,秦山七年、總部七年的副總經(jīng)理、總經(jīng)理生涯,我在重大決策上沒有什么閃失,原因很簡單,不是我個人有多么特殊之處,而是18年的思維能力與判斷能力的培養(yǎng)和鍛煉。”
情之所系
康日新把自己的人生分為三個階段: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 18年,秦山三核7年,中核總部3年。前兩個階段的科研和管理實踐在第三個階段都得到了很好的體現(xiàn),形成了現(xiàn)在有獨到風格的管理理念。
2006年3月22日,國務院原則通過的《核電中長期發(fā)展規(guī)劃》,提出了新的歷史條件下核電的發(fā)展目標:到2020年核電運行裝機容量爭取達到4000萬千瓦,占全國電力裝機容量的4%。 這樣大的市場需求,對于核工業(yè)人來說,無疑是一個難得的加快發(fā)展的重要機遇。 對于承擔著核電建設主力軍任務的中核集團來說,機會更是不容錯過。
“單靠核電成套設備引進和翻版建設是不可能真正掌握其核心技術和實現(xiàn)核電的規(guī)模發(fā)展的。 核電發(fā)展的主動權,必須牢牢掌握在中國人自己手中。核科技是尖端科技,是一個國家科技實力的重要標志。尖端技術是不可能從國外直接拿來的,只有自己掌握核心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chǎn)權,才能建立強大的國防,將祖國的發(fā)展與民族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談起自主創(chuàng)新,康日新的興奮程度不亞于管理。這是一個核工業(yè)人的深層情結。
2005年的工作會議上,康日新提出了集團公司到2020年要實現(xiàn)“經(jīng)濟翻三番,實現(xiàn)技術與管理兩個跨越,成為國家戰(zhàn)略核威懾力量與國家核能發(fā)展的中堅,建成軍民結合、技術領先、管理規(guī)范、效益突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特大型企業(yè)集團”的 “3221”發(fā)展戰(zhàn)略。同時,為確保戰(zhàn)略目標的實現(xiàn),他還提出“著力解決影響發(fā)展的體制和機制障礙,進入到現(xiàn)代企業(yè)集團化運作,加大了總部整體協(xié)調(diào)運作的能力,實行集團化運作和集成式管理”。
“負擔是有,但整體感覺還是很自信。”面對挑戰(zhàn),如今的康日新顯得成竹在胸。
“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坐在這個位置上,要考慮的不能只是三年五年的事情,而是未來二十年三十年的事情。”康日新說,“我這一輩子都在為核事業(yè)做奉獻, 自己也非常熱愛這個事業(yè), 只要事業(yè)需要,我就會在這個崗位上走到底。如果有一天,到退休的時候,大家評價說,康日新在這個位子上是不謀私利的,能把我當成一名敬業(yè)者,或者我們的事業(yè)能夠在一個曲線當中平穩(wěn)上升, 我就很欣慰了。”
【404廠脫困記】
404廠,曾是中核集團最困難的成員單位之一。作為我國規(guī)模最大的核工業(yè)聯(lián)合生產(chǎn)科研基地,為我國的國防建設做出過重大貢獻。香港島那般大的面積,完全是一片貧瘠的大漠戈壁,在大家的印象里,這里是個一切都靠國家,永遠也扶持不起來的單位;一度連廠長、副廠長都找不到,更不用說吸引到大學生。困難的程度超乎想象,僅就住房而言,多是一些五六十年代的老房子,六層樓的板式結構,最下面的磚用手一掰就碎,國務院曾經(jīng)派副部級干部去那里調(diào)研,回來以后,這些官員在給國務院匯報時忍不住流淚;其它軍工集團的老總去過以后,給下屬講話,說:“如果誰認為自己條件艱苦,對自己狀況還不滿足的話,到404廠去看一看。”
康日新的調(diào)研就從這里開始,一呆就是七天,到了就和相關人員約法三章:不喝一滴酒,不吃一次宴請,不允許任何人阻攔別人來向他反映問題、遞告狀信或者談事。
約定了前提,接著就是召開會議。四個會議—青年座談會,離、退休人員座談會,處以上干部大會,還有領導班子會議,每次均以公開方式進行。結果是,七天期間,沒有一個人找其送信或者反映問題??等招抡f,現(xiàn)在的404廠,經(jīng)濟大幅度增長,員工工資大大提高,很多人也住上了百十平米的新房。昔日的大漠戈壁,如今已變成了“一座整潔文明,環(huán)境優(yōu)雅的新型城市”,不僅在生產(chǎn)科研上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而且有一支高素質(zhì)的員工隊伍。
很多職工回憶說,2003年底康日新的西部之行,對于大家思想觀念的更新起了重要的作用,大家的士氣得到了鼓舞,決定“勒緊褲腰帶”也要好好干,“不依靠別人,永遠靠自己。”
走近康日新
坐在中核集團總經(jīng)理位置上的康日新,究竟是一種冰冷的理性,還是一種古板的僵硬?只要你想當然地帶著這種既定的揣測,他注定要帶給你太多意外
上世紀六十年代,隨著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作為研制單位的第二機械工業(yè)部(后演化為核工業(yè)部),在人們的心目中,也被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只不過半個世紀過去,隨著歷史的風云變遷,如今名字已經(jīng)被喚作中國核工業(yè)集團公司了。
如今的中核集團,依然不事張揚地坐落在北京的一條普通街巷里。古老沉郁的建筑,透著些歲月的滄桑,不變的,是神秘和低調(diào),防守嚴密的大門,向人們無聲地宣告著其地位的特殊。以至于,在普通老百姓眼中,難免不帶著些貴族的神秘,給人以想望的距離。
正因為這樣,對于這樣一個特大型軍工企業(yè)的老總,讓人難免要去推測:坐在中核集團總經(jīng)理位置上的康日新本人,究竟是一種冰冷的理性,還是一種古板的僵硬?
事實上,只要你想當然地帶著這種既定的揣測,康日新注定要帶給你太多意外。
情感的康日新
“其實我是個心很軟的人。”說到自己的管理性格,康日新很謙虛。
嚴厲的制度之外,展現(xiàn)以人為本的一面。近距離感受康日新,不難發(fā)現(xiàn),掌控著一個大型軍企集團的老總,原本是一個很重感情的人。
看過央視《新聞會客廳》欄目中白巖松對康日新所進行的專訪節(jié)目的人,如果留心,也許都還記得在提到煤礦礦難中遇難的親屬時,康所無法抑制的片刻無語的凝噎,還有眼中滑過的一些不經(jīng)意的痛楚。
今年53歲的康日新,出身貧苦,自他以上,三代為農(nóng)。父親是當?shù)氐纳a(chǎn)隊長,也是早年的軍人,母親則是一位傳統(tǒng)中國女性。父母親對他所進行的教育和熏陶對于他后來的人生影響深遠。
學習狂人康日新
康日新從小就是愛學習的人。走進康日新的辦公室,可以看到幾面墻壁,全是書籍。 因為平時比較忙,他常常選擇在雙休日,看上一天。中間可以四個小時不離座,不喝水不上衛(wèi)生間。平時上班,有時候中午飯也忘了吃,一直看到下午而渾然不覺??等招聵I(yè)余愛好極少,不會唱歌也不會跳舞,球類運動幾乎沒有會打的,唯一的愛好,是偶爾玩玩“拱豬”,水平一般。因為對于球類運動所知甚少,一度鬧出笑話:某日,康氏受邀共打高爾夫,起初不愿, 聽說是到在建的內(nèi)部高爾夫球場,才放心前去。 高爾夫球場上,只見康日新左顧右盼,做尋覓狀,同伴不解,笑問何故,康董答曰:“怎么只有一只手套?另外一只手套哪里去了?” 眾人大笑。 高效地利用一切時間,可以稱為康日新的一大特色。“我做任何事情,比如是一段路,在起點和終點之間,我絕對不會讓他空著,我會連帶著做些其它的事情。”
多面手康日新
雖然愛好很少,生活中的康日新,卻是個心靈手巧的多面手。早在電灌站期間就精通多種手藝,開車床,修電機, 配電盤,銑工、刨工,耕地、接苗……無所不通,是方圓幾十里的名人。小小的年紀,經(jīng)常幫人修理一些家用電器或者水泵,深得當?shù)剜l(xiāng)親好感,作為回報,經(jīng)常被送些當?shù)氐奶禺a(chǎn),或者被人請吃請喝,日子過得非常逍遙。 不僅如此,平時工作之余,在家中康日新喜歡烹調(diào), 揉面、蒸饅頭技術一流,炒菜水平雖然一般,配菜的工夫卻是又快又好。通常是,做飯之前,蔥、姜切于小盤,醬油味精各種調(diào)料一應備上,然后十分鐘左右,五六個菜悉數(shù)出鍋,惹得愛人疑惑之余,心中佩服不已??等招码m然不喜喝水,卻很喜歡喝湯,每次吃飯,必然有湯方可下飯。所以,假如要打開康氏的話匣子,不妨聊聊他所喜歡的湯吧!
質(zhì)樸的康日新
和很多人不同,在諸多耀眼的成績和光環(huán)下,康日新并沒有刻意粉飾自己:強調(diào)自己是個喜歡“順水推舟、隨波逐流”的人,卻在任何時候都沒有放棄過追求。結果頗有點“無為而無不為”了。和許多創(chuàng)新型老總不同的是,康日新并不是一個喜歡冒險的人,因而絕對不會做一些“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事情。假如一件事情,“能登上十個臺階,但是到第十個臺階需要努力,可能會選擇平穩(wěn)地登到第八個臺階,不會將自己撐得滿滿的,因為必須考慮風險的因素。” 整場談話,在一貫不太高的語調(diào)中,他時而興奮,時而凝重。說到興致處,比如說到自己學習的時候,忍不住走到書柜前,把十幾年、幾十年前那些讀書的筆記拿給記者看。 事實上,外界傳說里威嚴有加的中核集團總經(jīng)理,骨子里其實是非常質(zhì)樸的一個人。一個銳意改革的企業(yè)領導人,一個勤奮的求索者,一個慈祥的父親……以及幾十年來人生道路上眾多的職務與頭銜, 也許一切的一切,都不過是同一物體在不同光線上投射的影子, 無論是憂喜與悲歡,都帶給我們一些不經(jīng)意的感動。就是在他幾個小時的講述里,一個曾經(jīng)神秘而有些冰冷的核王國,逐漸變得真實而可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