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報道
政府包攬購買社工服務、年薪7.2萬元、社工缺口數(shù)千人……這些事實讓人不由地覺得社會工作專業(yè)的黃金年代到來了。東莞理工學院城市學院 2009年開設東莞首個社工專業(yè)之后,首屆40多名學生超過三成是“官二代”,之后報考人數(shù)一路飆升,今年該專業(yè)錄取人數(shù)110多人,是前兩年的總和,而三成“官二代”這個比例卻依然堅挺。
“入口”從冷變熱,是否能保證“出口”也一帆風順呢。社工是一個社會實踐性極強的特殊專業(yè),選擇社工專業(yè),也就是選擇了去幫助別人。即將要面對孤寡老人、兒童、吸毒者、服刑犯等大量的社會弱勢底層群體時,這些懷著純真夢想的學子是否已有足夠的心理準備,或者說教學中,我們該如何讓他們做好準備?一場有關社工教學的探索在學生、教師、社工研究機構、社工組織里面悄然展開。
A“官二代”富二代“云集的專業(yè)
入學
2006年社工還是冷門專業(yè),到2009年東莞理工學院城市學院首次開設該專業(yè)時,已是一門熱得炙手的專業(yè),超過政府雇員的薪酬、良好的就業(yè)前景,吸引了眾多“官二代”“富二代”報考。2009年首屆40多名學生中,有超過三成是官二代。
2006年社工專業(yè)教師都不看好
劉軍去年6月畢業(yè)于湖南某大學,當年全班幾乎所有同學都是被調(diào)劑進來的,只有他是主動報考這個專業(yè),談不出為什么,他就這樣抱著一腔熱情進了這個專業(yè)。
2006年,劉軍入學那一年,社工在國內(nèi)還是個陌生的概念,開展社工工作最早的深圳也是從2007年才開始,那時,什么是社工、哪里需要社工,就業(yè)之路一片迷茫。社工專業(yè)在大學里也是個冷門的專業(yè),“當時很多老師都不是社工專業(yè)畢業(yè)的,而是從其它專業(yè)轉(zhuǎn)過來的,他們本身就對社工這個職業(yè)很悲觀,連教社工的老師都不認可社工,這是我剛進大學受到的最大打擊。”回憶當年,劉軍一臉悲壯。而同班的同學找出路的找出路,混日子的混日子,劉軍決定突圍,沒有實踐這樣的專業(yè)就等于白讀,為何不從社會實踐做起?
學校不給他提供實踐的機會,他就只有自己去找,他開始熱衷去社會上找各種慈善救助組織實習,很快,他被同學譽為“社工狂人”,就連老師都抱怨他實踐太多,但他堅定自己的模糊判斷,社工就是要走進社會去幫助別人,幫助智障、孤寡老人、青少年兒童等弱勢群體。
比劉軍幸運些,翟善恩就讀東莞理工學院城市學院社工專業(yè)已是2010年。早在2009年,社工專業(yè)已開始熱起來了,而社工這一角色也得到省市領導廣泛的重視。“因為社工直接幫扶的是社會最底層最有需要的人,社工能緩解社會仇視情緒,尤其是維穩(wěn)方面,讓政府看到了它的作用。”東莞理工學院城市學院社會工作教研室主任周巍稱。
政府開始大投入去購買社工服務,政府各個機關部門提供的服務崗位也越來越多,提供的薪酬補貼也越來越高。2009年7月東莞政府首次給出的社工薪酬標準就達到了政府雇員的水平,每人每年補貼6萬元。而2011年這一標準再次提高,達到了7.2萬元一年。
也就是在2009年這一年,城市學院接到了市里面兩個任務,一是在東莞首開社工專業(yè),為東莞提供急需的社工人才,確保東莞源源不斷的社工人才供應;二是成立產(chǎn)學結合的社工服務中心,既給學生提供實踐機會,也給東莞社工機構成長摸索出一條道路。